发布时间:2025-03-10 17:35:01    次浏览
10月26日,期待了近五年的太原动物园两栖馆终于开馆亮相。该馆舍于2011年年底动工建设,建筑面积2544.25平方米。馆内分为蛇区、蜥蜴区和龟鳖区等3个展区,馆舍外还设计了一个鳄鱼池和一个海豹池。目前,已有海豹、龟鳖类、蛇类、蜥蜴类、鳄鱼等60种304只珍稀两栖爬行动物入住新馆。开馆日游人爆满10月26日9时不到,太原动物园两栖馆外,闻讯而来的游人已聚集了不少,好多老年人甚至晨练结束直接就赶过来了,大家都在等候进入馆内一睹动物明星们的风采。9时许,两栖馆正式免费开馆,游人扶老携幼依次进入馆内,馆内顿时热闹起来。78岁的张履富老人是从山大附中乘坐864路公交车赶过来的。“之前没见过这些动物,今天专程来看看,开开眼界。”老人说。记者注意到,老人边参观还边在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原来老人是怕记不住看了些什么动物,也不会用手机拍照,于是就记下来方便回去给家人、亲戚介绍,让他们也来看看。这真是一位有心的老人,旁边参观的游人称赞不已。到十时多,前来两栖馆参观的游人已是络绎不绝,馆内一时人潮涌动。“妈妈,看,这条大蛇(蟒蛇)的样子好可怕!”“快看,快看,变色龙真的变色了!”馆内不时爆发出孩子和老人们的惊呼声。“估计开馆当天游人能达到数百位,可谓盛况空前。”太原动物园工作人员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游人来两栖馆参观的热度还会升温。馆内温暖如热带在两栖馆,热浪阵阵。“好热呀!怎么这么热?”游人们纷纷议论。原来,两栖馆内的动物大多属于热带动物,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据介绍,馆内设置的温度在摄氏30度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两栖动物们不被“冻坏”,这就给馆内供热增加了负荷。不过,高温增加了动物们的活力。比如蛇类和龟类,如果温度低了,它们有可能就会进入冬眠状态,游人就看不到他们的本来面目。为了照顾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馆内的布置和陈设采用了生态、自然、艺术的手法,因地制宜,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笼舍景观,营造出一派热带雨林的人工景象。每一种两栖动物的笼舍内,假山、沙石、绿树、水池一应俱全,蜥蜴们躺在沙滩上,变色龙隐身树木间,大蛇游弋于水中,这些从各地汇聚到动物园的动物明星们看上去生活得舒适惬意,仿佛回到了它们的出生地。蜥蜴吃从上海运来的蟋蟀这些两栖动物胃口习性都不一样,喂养起来的确很让人操心。太原动物园动物专家卫泽珍告诉记者,两栖动物食物比较杂,有吃素的,有吃肉的,还有的吃鱼。比如鳄鱼,就是食肉类,吃鱼、精瘦肉。而龟类,有吃肉的,也有吃素的。馆内的“镇馆之宝”亚达伯拉象龟就是吃素,每天要吃掉蔬菜、水果、青叶子3.5—4公斤。目前,两只成年象龟年龄已有15岁,体重达到了60公斤,据说最重可长到375公斤。馆内的蜥蜴基本上都是吃素的,主要吃蟋蟀、蚂蚱、面包虫等昆虫。比如一只高冠变色龙,一天要吃7—8只蟋蟀。由于北方冬天没有蟋蟀活动,这些蟋蟀都从上海运来喂养。蛇类相反大多食肉,主要吃蛙类、小白鼠、鸡、兔子、鸽子,而且比较挑剔,这些食物必须是活物,否则不吃。动物园5大馆全部建成2011年8月,太原动物园开始建设科普馆、河马馆、猩猩馆、企鹅馆和两栖爬行馆;2012年10月,河马馆和企鹅馆率先向游人开放,新引进的河马和企鹅相继抵达;2013年10月,猩猩馆正式开放,猩猩、黑猩猩告别了寄居生活,搬进娱乐设施齐全的“豪宅”;去年12月,科普馆投入使用,游人又多了一个了解动物知识的场所。如今,两栖馆建成开馆,标志着太原动物园5大馆舍全部建成开放。新建成的两栖馆紧邻太原动物园正在建设的停车场和北门,今后游人乘车抵达动物园停车场后经北门即可直接到达两栖馆。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两栖馆的动物是委托内蒙古一家具有资质的单位在全国各地采购回来的,少数从国外采购而来。今后,这些动物会经过筛选淘汰,种类和数量会有所变化,同时也会增加一些新的稀有品种,满足游人的观赏需求。